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

脂肪酸最佳攝取比例



抗自由基物質常以抗氧化能力ORAC數值,來衡量藥物或食品成份的有效性之一。

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營養素及細胞原料
    坊間常有人提倡少油、少糖、少鹽飲食,其實,脂肪酸的攝取是不可少的,但其量要適中,omega-369脂肪酸的比例要均衡。
    脂肪酸可作為能量的來源,來自脂肪酸的能量來源應維持在25~30%之間最為理想。以一體重60公斤成人為例,其每天所需的熱能為(30仟卡/kg)1800仟卡。
    此人每天所需的1800仟卡熱能,其中之30%(540仟卡)應來自脂肪;由於1公克脂肪可產生9仟卡熱量,故每天所需要的脂肪(包括可見油及不可見油)為(540÷9)60公克。
    此60公克脂肪中,飽和、單元不飽和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最佳比例應為1:1:1,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omega-6及omega-3,兩者的比例亦應為1:1。
由此推算,omega-3的每日攝取量應至少維持在10公克左右;然而,一般常食用油脂中,omega-3含量極微,大部分人每天的omega-3攝取量都不足1公克,甚至只有0.1公克。
    omega-3是屬於“陰”的原料,也是維持副交感神經活性的重要原料,omega-3一旦缺乏,就容易導致“陰虛”,也就是副交感低。
omega-6(LA)亦是重要的脂肪酸,其代謝途徑如下:
omega-6 GLA 雙倍GLA PGE2,PGE1
(LA)
    有些人體內較缺乏將omega-6(LA)轉換成GLA的酶,必須直接攝取含有GLA的油脂;含GLA的植物油脂並不多見,只有黑醋栗油、月見草油及琉璃苣籽油含有較高的GLA。
    我們所常使用的“HRV Plus OMEGA-369”自然醫學處方,就是將各種含omega-3(α-LA)、omega6、omega-9、GLA的植物油,作一最佳搭配組合,含有完整的最佳比例必需脂肪酸,因此可以發揮極大的互補效果。其中的維他命A、B、C、E、微量元素等重要伴隨物質,則擔任了脂肪酸代謝所需co-enzyme的關鍵角色。
  
  
常見油脂之脂肪酸含量(各成分%相加,並不一定等於100%)


由上表可知Omega-3之來源有魚油、亞麻仁油、紫蘇油、雪松籽油、沙棘籽油及黑醋粟油等。



    魚油及海豹等海生動物油脂,有重金屬污染之虞;亞麻仁油則因含木酚素(類女性荷爾蒙),對某些癌症患者係禁忌。
    2010年8月7日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採訪台北市書田泌科主任,沈秉慶醫師以“男性避免女性荷爾蒙過多”為題作報導指出:
    男性女乳症是指男性長出乳房,以拇指及食指夾住乳頭上拉,皮膚厚度超過2公分或比腋下皮膚厚者;原因之一為男性體內女性荷爾蒙相對過多。男性要擺脫體內額外女性荷爾蒙,應盡量食用有機或高纖維飲食,避免油膩、偏甜、乳製品,多食用花椰菜、高麗菜、青江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幫助女性荷爾蒙的代謝及排出。養成規律運動,控制體重,減少飲酒或飲用含咖啡因、碳酸等飲料及戒菸,減低對睪丸的傷害。

註:
    幼兒若長期服用含木酚素(類女性荷爾蒙)的亞麻仁油,恐導致性早熟,男士亦應避免食用。某些體質較敏感女性,長期服用亞麻仁油曾有經血過多、經期過長或子宮肌瘤增大的案例。
    各種含omega-3的植物油,事實上對提升HRV之SDNN都有一定的效果,以omega-3總量而言,植物性omega-3(α-LA)的效果並不亞於魚油或海豹油的EPA、DHA。
    亞麻仁油在所有植物油中,omega-3含量不是最高,效果也不是最好的。由於亞麻仁油有含木酚素的缺點,因此我們將它排除在自然醫學處方之外。
    事實上,含有較大量omega-3的植物油尚有紫蘇籽油、九層塔籽油、鼠尾草籽油、雪松籽油、沙棘籽油、黑醋粟油等,效果均不遜亞麻仁油,但由於產量稀少,價格昂貴,不易普及。
    亞麻為溫寒帶重要農作物,全世界的種植面積約50萬公頃,亞麻的纖維可製作布料衣物,種籽可作馬牛飼料。亞麻仁油為乾性油,主要係作為油漆、油墨之溶劑、木材防腐塗料等工業用途,只有少量作為食用油。
    植物性Omega-3(C18 : 3)必需脂肪酸的綠色蔬菜來源,首推被人視為野草的馬齒莧(豬母奶),每100公克新鮮綠色馬齒覓之Omega-3亞麻酸含量為300-400公克(300-400mg/100gm)。
    馬齒莧的學名為Portulaca oleraceal,oleo係拉丁文之字首,為「油」之意。
    英文中的oleic acid,則譯成「油酸」。油酸為含一個雙鍵的C18(有18個碳,C18:1)脂肪酸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Omega-9。
    馬齒莧在台灣民間被視為藥食兩用野菜,用來增加母豬產後的泌乳量以及作為糖尿病患者之食療青草方。馬齒莧是一種可自發性生長的野草,其抗病耐蟲性高,可能係因葉片含有濃稠的白色乳汁,蟲不喜食之有關。馬齒莧口感清甜微酸,有成為大宗蔬菜的潛力 ; 台北市許多有機店架上都有出售,但由於消費者對這種綠色Omega-3之王並不熟悉,故問津者尚寡。推廣種植食用馬齒莧,最不易克服的弱點是易掉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